大竹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遂宁
南充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本地头条  >  本地  >  达州市大竹县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达州市大竹县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2021年12月16日 20:54   浏览:4919   来源:XuanerGe

达州市大竹县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打下坚实基础,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质量推动市第五次党代会“157”总体部署落地落实,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一、县情概况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地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58′,系北纬30川东第一城,东与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接壤,西与广安市广安区、达州市渠县交界,南与广安市邻水县毗邻,北与达州市达川区相连,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美誉,南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始置县,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大竹县,迄今有1400多年历史,因“竹多竹大”而得名。辖区幅员面积20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7万公顷,林地面积8.55万公顷。下辖3个街道、28个乡镇、235个行政村、89个社区,户籍人口108万,常住人口84.2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387.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境内有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座南北向的川东名山,总体地形呈“三山两槽”分布。属典型的内陆河源县,境内河流较小,沿于三山的四条河流与七条较长的溪水,沿山脉走向,南北分流出境,将全县水系流域划分为四个片区。境内达渝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国道318线、国道210线纵横贯穿,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完成可研待批复,城宣渝、大垫高速纳入省级规划,全县通车里程达4407公里。

二、划分考量

(一)县域的发展定位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明确把率先融入“双城圈”、携手共建“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历史机遇和发展使命,科学确立“1245”总体部署,即聚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突出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实施“城市北进、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加快建成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

(二)县域划片遵循依据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的指导意见》,重点顺应“山前、山后”协调发展、川渝合作一体发展、达州—大竹连片发展三个“发展趋势”,主要把握自然地理走向、经济发展趋向、人口迁移动向、人文情感倾向“四向优化”原则,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结合实际形成“1+5”县域片区划分方案。

(三)县域各片区与县域发展定位衔接情况

在“1+5”县域片区划分中:“1”即1个产城融合片区;“5”即5个农村片区,包括临空铁发展片区、川渝农业合作片区、县域东部现代种养业片区、华蓥山农旅融合片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片区,各片区的发展定位契合片区实际、群众意愿,全面贯彻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具体部署,与全县“城市北进、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以及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有效衔接。

(四)县域各片区布局情况

大竹属平行岭谷区,地形呈“三山两槽”特征,山岭最高海拔1196米,槽谷最低海拔253米,以铜锣山为界,以西为“山前”,以东为“山后”。一是产城融合片区,涵盖大竹县城区及周边4个乡镇,位于县域中心、地处“山前”谷地中段;二是临空铁发展片区,涵盖含石河镇、月华镇等5个乡镇,位于县域北部、地处“山前”谷地北段,是达州南拓、大竹北进重要节点;三是川渝农业合作片区,涵盖石桥铺镇、观音镇等4个乡镇,位于县域东北部、地处“山后”谷地北段,均属于铜钵河流域,北部与达川区、东部与重庆梁平区接壤;四是县域东部现代种养业片区,涵盖周家镇、八渡乡等3个乡镇,位于县域东北、地处“山后”谷地中段;五是华蓥山农旅融合片区,涵盖庙坝镇、清水镇等6个乡镇,位于县域西南部、地处“山前”谷地南段;六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片区,涵盖石子镇、四合镇等6个乡镇,位于县域东南部、地处“山后”谷地南段,同属东河流域。

(五)县域内各片区对接中央、省重大战略、对接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任务、对接本地重大发展部署

大竹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五好”要求,对标市委“157”总体部署,高度重视、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全面对接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县域内片区划分,着力优化县域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协作,培育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动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夯实底部基础。

(六)三区三线约束性指标考虑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情况

综合运用“双评价”结果,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①在城镇建设适宜范围内确保生态空间连续完整扣除生态廊道;②保证农业空间安全高效扣除农业生产用地(含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③保障国土安全扣除基础设施用地;④统筹考虑建设需要扣除乡村生活用地;⑤剩余且相对集中的、实际可用于城镇建设的适宜区范围面积,作为空间约束条件下的城镇建设潜力空间面积规模。

生态保护重要性。根据市级“双评价”成果,大竹县生态保护重要性极重要区域面积为14.69万亩(0.009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71%,主要分布在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百岛湖、龙潭水库湿地等区域;生态保护重要区域297.13万亩(0.198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5.29%。

农业生产适宜性。扣除生态极重要区域,农业生产适宜区249.64万亩(0.16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0.05%,集中分布在两槽区域的石河镇、月华镇、杨家镇、清河镇、乌木镇、清水镇、庙坝镇、周家镇、石桥铺镇、观音镇、石子镇、文星镇;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域47.49万亩(0.0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24%。农业不适宜区内分布有5.99%的永久基本农田,大多位于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及百岛湖、龙潭水库等湿地区域。

城镇建设适宜性。扣除生态极重要区域,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202.45万亩(0.13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4.92%,集中分布在两槽区域;城镇建设不适宜区域94.68万亩(0.063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37%。

全面摸排拟划分片区内各乡镇的存量资源、在建工程和未来重大项目布局等,统筹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注重发展导向,既重视片区内“中心”和“非中心”的梯次带动,又重视片区间的协调联动和市域内县际间的衔接互动,为未来发展拉开大格局、腾挪大空间、奠定大基础;注重集思广益,充分听取乡贤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意见建议,坚持全过程民主,最大限度形成共识,确保片区划分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片区划分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七)县域各片区关系

“1+5”县域片区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在现代产业上互融互促,在跨区流域上共治共护,在公共服务上共建共享,形成相互支撑、相融互促、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三、拟划片情况

自省委、市委部署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以来,大竹县聚焦划分好片区、确定好中心镇(村)、编制好片区规划、布局好产业、配置好资源“五好”要求,高度重视、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亲自带队深入各片区实地调研论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厘清片区划分思路。目前,我县立足“三山两槽”特殊地理构造,突出“山前、山后”协调发展、川渝合作一体发展、达州—大竹连片发展趋势,按照自然地理走向、经济发展趋向、人口迁移动向、人文情感倾向“四向优化”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形成“1+5”的县域片区划分方案。

全县共划分镇级片区6个(其中,城市片区0个、城乡融合片区1个、农村片区5个),划分村级片区51个,设中心村49个。

(一)产城融合片区。(城乡融合片区,含竹阳、白塔、东柳3个街道和乌木、团坝、中华、朝阳4个乡镇。其中,中心城为主要核心,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375.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万公顷,林地面积1.49万公顷。下辖39个社区、2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31万人,常住人口约36.79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3个街道和4个乡镇均位于大竹县境华蓥山之东、铜锣山以西的“大竹山前”谷地中段;交通区位看:中心城区与近郊乡镇形成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经济圈;从产业发展看:主导电子信息和大数据、苎麻新材料、小龙虾、白茶,中心城区带动近郊乡镇共同发展;从要素配置看:涵盖省级大竹经开区、以及煌歌、金利多等“五大商圈”,可持续带动近郊乡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风俗文化看:顺应人文情感倾向,7个乡镇(街道)历史上曾经属于城关、乌木区公所。社会认同度和群众归属感较强。

3. 资源分布

该区拥有“川东小峨眉”之称的云雾山风景区、以百岛争辉列亚洲第一出水量的温泉为特色的百岛湖风景区、云雾山及三国古驿道,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小学21所、中学4所、大竹县人民医院、大竹县中医院、大竹县妇幼保健院、卫生院10所、养老院7所,同时,随着西渝高铁大竹站建设,大竹将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中心城镇发展集聚能力逐步提升,产城融合发展区将成为产业承接及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核心区域。

4. 目标定位

以竹阳、白塔、东柳3个街道为核心,辐射带动城郊乡镇,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5. 功能定位

城市方面,全面对接达州“南拓”,坚定推进“城市北进”战略,加快构建“一环两轴五区”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高品质宜居新城。产业方面,围绕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强县”“全省服务业强县”目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发挥省级经开区、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产业集聚效益,依托五峰山、百岛湖等近郊旅游节点,推动城郊融合发展,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苎麻新材料“1+2”产业集群,大力发展“5+6”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6.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苎麻新材料“1+2”重点产业,商业贸易、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金融服务、文体旅游等“5+6”现代服务业。

(二)临空铁发展片区。(农村片区,含石河镇、柏林镇、清河镇、杨家镇、月华镇5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43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公顷,林地面积1.53万公顷。下辖13个社区、5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20.5万人,常住人口约12.76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5个乡镇位于大竹县境华蓥山之东、铜锣山以西的“大竹山前”谷地北段,是达州南拓、大竹北进重要节点;交通区位看:紧邻达州金垭机场、达州高铁南站,片区内有包茂高速石河出口、南大梁高速杨家、月华出口;从产业发展看:石河建材产业园、月华食品产业园,已形成以石河镇为中心整体联动发展趋势;从要素配置看:顺应人口迁移动向,片区内有石河中学、杨家中学、第三人民医院,就医、就学、公共服务等资源较为集中;从风俗文化看:顺应人文情感倾向,这5个乡镇历史上曾经属于石河区公所、杨家区公所、清河区公所,均为大竹“山前”北向区域。

3. 资源分布

农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为主,苎麻和香椿种植主要分布在石河镇,糯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月华镇,青脆李主要分布在清河镇,柑橘、蜜柚种植主要分布在杨家镇,月华镇种植有少量白茶。

水系分布情况。片区境内水系以东柳河、柳城河为主,东柳河流经杨家镇、清河镇、柏林镇;柳城河流经月华镇、石河镇。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月华镇境内,清河古镇位于清河镇,太极岛位于杨家镇。

畜牧业分布情况。片区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主要分布在石河镇、月华镇。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水泥、石灰石、原煤、页岩为主,集中分布在铜锣山一带。

交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有国道210、达渝高速、南大梁高速、省道404等交通路网,国道210、达渝高速途经月华镇、石河镇,南大梁高速途经杨家镇、月华镇,省道404途经柏林镇、清河镇、杨家镇。

教育、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有小学9所、中学3所;大竹县第三人民医院、卫生院10所、养老院6所。

4. 目标定位

推进以石河为重要节点的“临空港高铁经济带”,打造达州-大竹产业经济带“桥头堡”。

5. 功能定位。发挥临近达州金垭机场、达州高铁南站和两条高速过境优势,做大做强新兴建材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壮大香椿、糯稻、苎麻等特色农业,建设产城融合型片区。

6. 主导产业

推进能源建材、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香椿、糯稻、苎麻等特色农业。

(三)川渝农业合作片区。(农村片区,含石桥铺镇、观音镇、安吉乡、永胜镇4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30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万公顷,林地面积1.27万公顷。下辖9个社区、4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18.3万人,常住人口约9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4个乡镇位于大竹县境铜锣山之东、明月山以西的“大竹山后”谷地北段,北部与达川区、东部与重庆梁平区接壤,均属于铜钵河流域;交通区位看:片区依托南大梁高速、国道318线,形成以石桥铺镇为交通枢纽和资源要素集散地的整体发展格局;从产业发展看:中华鲟、“木鱼池”生态农产品、安吉中药材、贺家豆干等正在形成优势品牌;从要素配置看:片区内有石桥铺中学、观音中学、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特别是石桥铺场镇已与重庆梁平区碧山镇场镇连成一片融合发展,中心集聚趋势明显;从风俗文化看:顺应人文情感倾向,这4个乡镇历史上曾经属于石桥区公所、观音区公所,在历史沿革、人文习俗上较适合划分为一个片区。

3. 资源分布

农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为主。

水系分布情况。片区境内水系有铜钵河、兴隆河贯穿全境。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旅游资源有孟浩然公馆、百里竹海。

畜牧业分布情况。以饲养黑山猪、娃娃鱼、中华鲟、大闸蟹等特色养殖业,发展牛羊特色农牧业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石桥铺镇、观音镇、安吉乡。

交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有国道318、南大梁高速、省道202等交通路网,国道318、南大梁高速途经石桥铺镇,省道202贯穿全境。

教育、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拥有小学8所、中学3所;卫生院6所、养老院4所。

4. 目标定位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努力打造川渝合作大竹东向核心增长极。

5. 功能定位。依托南大梁、城宣大邻渝高速,协同毗邻区、县发展壮大牛羊特色农牧业养殖和水产养殖,培育壮大万达开经济圈小微创业园、土地滩后扶产业示范园、安吉经济产业园,打造成渝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川渝农业合作片区。

6. 主导产业

农牧业、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四)县域东部现代种养业片区。(农村片区,含周家镇、八渡乡、高明镇3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217.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8万公顷,林地面积1.11万公顷。下辖7个社区、2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9.7万人,常住人口约5.66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3个乡镇位于大竹县境铜锣山之东、明月山以西的“大竹山后”谷地中段;从交通区位看:片区内有省道202、507、508等交通路网,乡镇互通便利;从产业发展看:水稻制种、现代化高山蔬菜种植、黑山猪养殖产业发达;从要素配置看:顺应人口迁移动向,片区内周家中学、第二人民医院以及司法所、法庭、交警中队等基层站所集中于周家镇,向周家镇集聚趋势明显;从风俗文化看:顺应人文情感倾向,这3个乡镇历史上就曾经属于周家区公所一个片区。

3. 资源分布

农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为主,片区各乡镇农业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较好,高明镇是全省单个水稻制种面积最大的乡镇,高山蔬菜水果、青花椒、核桃种植主要分布在周家镇。

水系分布情况。片区境内水系以高滩河、八渡河贯穿全境。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旅游资源有石门梨花、白水河等乡村旅游景点。

教育、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拥有小学5所、中学2所;第二人民医院及卫生院3所、养老院2所。

4. 目标定位

    以争创全省百强中心镇为发展目标,提升发展能级,打造综合型场镇。

5. 功能定位。按综合型场镇标准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苎麻防治水土流失示范区,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现代种业发展,规模化发展水稻制种产业,打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助力大竹争创国家级粮油作物制种示范基地,建设现代种养业示范区。

6. 主导产业

水稻、水稻制种、高山蔬菜、苎麻等现代种植业,黑山猪等养殖业。

(五)华蓥山农旅融合片区。(农村片区,含庙坝镇、高穴镇、川主乡、妈妈镇、欧家镇、清水镇6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433.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万公顷,林地面积2.01万公顷。下辖12个社区、5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18.3万人,常住人口约11.59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6个乡镇位于大竹县境华蓥山之东、铜锣山以西的“大竹山前”谷地南段;交通区位看:顺应经济发展趋向,片区内乡镇沿包茂高速、国道210线、省道404线,道路互通互达;从产业发展看:产业连片发展,有欢喜坪、渔人部落、大城寨等旅游资源;从要素配置看:顺应人口迁移动向,片区内有庙坝中学、清水中学、第四人民医院等公共服务资源;从风俗文化看:人口呈向庙坝集聚趋势;顺应人文情感倾向,这6个乡镇历史上曾经属于庙坝区公所、高穴区公所、清水区公所。

3. 资源分布

农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为主,秦王桃、葡萄、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主要种植在庙坝镇,黑花生、油樟等特色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欧家镇、庙坝镇,苎麻、金槐种植主要集中在川主乡,柠檬、柑桔、水稻制种主要集中在高穴镇。

水系分布情况。片区境内水系以清水河、黄滩河为主,清水河流经清水镇、庙坝镇、欧家镇;黄滩河流经川主乡、高穴镇、妈妈镇,清水河,黄滩河在欧家镇汇合后流入邻水县。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欢喜坪、渔人部落、福成宫、大城寨位于庙坝镇,云雾山分布在清水镇境内。

畜牧业分布情况。片区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主要分布在庙坝镇、清水镇、高穴镇。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原煤、页岩为主,集中分布在云雾山一带。

交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有国道210、达渝高速省道507、404等交通路网,国道210、达渝高速途经清水镇、庙坝镇、欧家镇,省道507途经高穴镇、妈妈镇、庙坝镇,省道404途经川主乡、高穴镇、妈妈镇。

教育及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有小学10所、中学3所;第四人民医院及卫生院9所、养老院8所。

4. 目标定位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天府旅游名镇和融入重庆发展前沿阵地。

5. 功能定位

发挥华蓥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川东北渝东北全域旅游首选目的地,发展金槐、秦王桃、油樟、柠檬等特色农业,融入高滩—茨竹新区培育壮大庙坝产业园,建设农旅融合发展片区。

6. 主导产业

   金槐、秦王桃、油樟、柠檬等特色农业,庙坝欢喜坪、渔人部落等乡村休闲旅游业。

(六)明月山绿色发展片区。(农村片区,含石子镇、童家镇、文星镇、天城镇、杨通乡、四合镇6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310.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公顷,林地面积1.14万公顷。下辖9个社区、3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14.2万人,常住人口约8.4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6个乡镇位于大竹县境铜锣山之东、明月山以西的“大竹山后”谷地南段,同属于东河流域,符合“三山两槽”自然地理格局;交通区位看:大垫、城宣大邻渝高速在片区内交汇,交通便利;从产业发展看:依托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片区内规划、建设、发展一体化趋势明显;从要素配置看:片区内高中、初中、小学等教育资源充盈,唯一“医教养”综合体,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齐全;从风俗文化看:顺应人文情感倾向,这6个乡镇历史上曾经属于文星区公所、石子区公所,划为一个片区有历史沿革和人文习俗基础。

3. 资源分布

农业资源分布情况。片区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为主。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峰顶山位于石子镇,七碑石位于文星镇,苏维埃红色文化地、达州三大精神之“徐小精神”发源地在杨通乡境内。

畜牧业分布情况。片区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正邦生猪养殖基地位于文星镇。

教育及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片区内拥有小学9所、中学2所;卫生院8所、养老院7所。

4. 目标定位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打造川渝合作绿色发展示范区。

5. 功能定位

依托明月山最高峰—峰顶山、杨通乡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等“绿色”、“红色”资源,打造明月山生态康养基地、红色文化基地、蔬菜水果基地,联合毗邻地区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创明月山生态文旅品牌,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区。

6. 主导产业

文化旅游、农牧业、商贸业(中药材)

来源:大竹政府官网


头条号
XuanerGe
介绍
我是轩儿哥,专业从事自媒体工作8年有余。每日分享本地生活趣事,让你对周边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推荐头条